当前位置:江南国学网 > 国学文化 > 正文内容

修道,修的是一颗虚静之心!

2025-07-22 13:54:08国学文化408

1


老子说,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。


此乃修行六字真言,修道,就是修一颗虚静之心


修道,就是修一颗虚心。


《老子》有关虚的论述很多,有冲或谷等,道,冲而用之或不盈,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,知其白,守其辱,为天下谷,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复归于朴,圣人之治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,致虚极,守静笃。


在《庄子》中有:以游逍遥之虚,心斋就是虚以待物,虚室生白。


道就像谷一样,它是谷神、天下谷,百谷王,从生成天下万物的角度看,道就像谷一样,深广博大,生养万物,生生不息,正是在这个谷一样的大道里,万物滋生,郁郁葱葱,溪流潺潺。


道就像一个大而无形空空如也的容器,包容一切,承受一切,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,像“冲”一样,修心亦是如此,修一颗包容之心,修一颗虚空之心。


“空”是人生的最高境界,只有空的杯子,才可以装水,只有空的房子,才可以住人,只有空的心灵,才可以包容一切。


空是一种度量,所以要虚怀若谷,空是一种包容,所以要虚心以待,空是一种潜力,所以要空空如也,人生如茶,空杯以对,就有喝不完的好茶,就有装不完的欢喜与感动。


5117646_5117646_1283860968324_mthumb.jpg


2


“虚其心,实其腹;弱其志,强其骨”,我们就是追求心虚而体实,而远离心实而体虚。


抛弃你的成见、欲望与俗情,回归生命的本来状态,这就是“致虚极”,“复归于朴”,万事万物本无高下贵贱之分,是人的知与欲赋予了其价值,同时也掩盖了其本来面目。


“虚其心”,就是回归事物的本来面目,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,没有立场就是立场,没有观点就是观点,与其说解放思想,不如说从思想中解放出来,修行而得道,其实什么都得不到,世界的本来面目是虚虚实实,变易不居。


老子讲,“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”。庄子讲,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”。


玄览就是镜子,我们的心如镜子一样,镜子本来是明亮的,却被世俗的尘埃蒙蔽了,看不清自己,也看不清世界,镜子不擦不明,佛也好,道也好,都是引导我们擦亮每个人心中的镜子,映照万象本真面目。


如果我们的心被知见与欲望填满了,就等于明亮的镜子蒙了尘垢,就难以映照万物的真面目,世上本无事,庸人自扰之,正因为我们心不净,无事生非,作茧自缚,自作自受,难以解脱。


虚心就是净化我们的心,涤除知与欲的尘垢,还原生命的本色,照亮真实的世界。



3


修道,也是修一颗静心,虚心重在“无知无欲”,静心重在“无为不争”,有知有欲则有为有争,无知无欲,无为不争才能真正地做到超越一切。


万物静观皆自得,水清了,才能映照万物,心静了才能看清本来面目,老子曰“不欲以静,天下将自定。”天下大乱,因在统治者贪欲乱为。


虚静是生命的原本状态,舍弃一切执著,一切人为分别,回归真实的自己,与天地并生,与万物齐一,这样的境界就是开悟,就是得道。


“知常曰明,不知常,妄作,凶”。常就是道,道就是常。“道常无为无不为”,静是道的特性,人们修心也如此,无知无欲,心不妄动,人不燥动,不动则不争,不争则不伤。


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,自然无为既是大道的原本状态,也是大道的运行法则,人效法天地大道,也要遵循自然无为这个法则,不去人为干涉侵扰他人与万物,各随其性,顺其自然,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。


静心就是修一颗自然无为之心,尊重万物的自然本性,尊重自己的本来面目,辅顺万物而不是干涉万物,回归真我而不是彰显自我。


做最真实的自己,遵从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,不为外在因素干扰而委屈自己的自然本性,活在别人的嘴巴里与掌声中,不如活在自己的天地无穷之间。


庄子讲“丧己于物,失性于俗,谓倒置之民”,因此,不要让物欲与世俗蒙蔽了自己,主宰了自己,从而泯灭了自己的灵性,从自由变成了羁绊。


水静则清,心静则明,心明则灵,心灵有了智慧才得以觉醒,智慧觉醒了才得以超越,静是生命的原态,静是事物的本质,致虚极,守静笃,降伏妄动的心,回归生命的本来,这就是老子的静心之道。


无念则静,不欲则静,静能观复,静能悟道,静则通道,心道相通,自由逍遥,心静乾坤大,心安理数明,心安静了,才能明了一切,才能接受一切。


真正的宁静,是内心的宁静,大音希声,用心去听天籁之音,才能感受到静的魅力与道的玄妙。


标签: 阴德福报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天地万物皆有灵气,不杀生的真正秘密!

天地万物皆有灵气,不杀生的真正秘密!

11996年4月,报载海南一位妇女,看到一只龟往她家墙上爬时跌落下来,她将龟救回家喂了十几天后放生。第二年的清明,这只龟又找上门来。几年来,此龟年年在清明时节到这位妇女家探“亲”。类似的事情很多,从不...

要想子孙运势好,多为他们积阴德!

要想子孙运势好,多为他们积阴德!

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:“某人能升官发财,那是他祖上积德了”;“哪家子孙这么出息,真是祖宗有德”。事实的确如此。一家是否发达,子孙是否兴旺,与堂上的老人,甚至祖祖辈辈的先人,有没有行善积德直接有关。老人...

人的疾病和灾厄到底是怎么来的?

人的疾病和灾厄到底是怎么来的?

一、每个人都有本生死簿《太平经》认为人的疾病与死亡,是由于善恶行为所造成的,人的所作所为,上天都知道,而且记录的清清楚楚,作为疾病与死亡的依据。如《大功益年书出岁月戒》云:过无大小,天皆知之。簿疏善恶...

福报深厚的几类人,不要去招惹!

福报深厚的几类人,不要去招惹!

有些人,福报深厚、自带灵性,就连上天都会偏爱,如果去招惹这类人,很容易引发大因果,结局往往很惨。尤其是以下这3类人,千万别去招惹。1、德高望重的人每一个人德高望重的人,都是拥有大德之人。他们得到别人的...

放生的正确方法,揭秘道教放生所念的各种咒语!(收藏)一颜清道长

放生的正确方法,揭秘道教放生所念的各种咒语!(收藏)一颜清道长

放生的正确方法,揭秘道教放生所念的各种咒语!(收藏)一颜清道长道教有个理念是仙道贵生,主张慈爱一切,不伤物命,道教在"慈心于物"方面,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。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...

能看见“阴性”的东西到底好不好?

能看见“阴性”的东西到底好不好?

1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绘《鬼趣图》,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名作。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他能看见鬼。很多人都提到,罗聘有一双碧眼。有朋友曾给他的《鬼趣图》题诗说:“弄笔毋烦人所嬉,一双碧眼惯搜奇。凭君鬼伯千千万,莫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