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江南国学网 > 国学文化 > 正文内容

正统道学丨怎么为堕胎的孩子超度比较好?

2024-05-22 10:46:36国学文化1234

正统道学丨怎么为堕胎的孩子超度比较好?


现在社会,因为各种原因,很多人都不把流产当回事。而且现代医学的发达,也让流产变的越来越轻松,所以打掉的孩子就越来越多。孩子因父母没有为他们超度,无法往生,弥留现世,产生无尽的怨气恨意,故此循着血缘的磁场密码找到亲人,纠缠作祟,造成父母兄弟姐妹的伤害、意外,健康受损,对父母的运势有非常大的消极影响。


道法,源于自然,融于生活。现如今网络和民间各类道法不明,正统道法传承越来越少,我是江南李道长,希望能帮助大家答疑解惑,有缘人可以直接与我咨询(微信:dao3668)


df7deb08-6c2a-425a-a63b-9f15d18b13f3.jpg


一、哪种超度方式更好一些?

有很多居士和信众都在问:道教有超度,其他某些宗教也有超度,有什么不同呢?

对道教而言,超度就是通过法师自己内在的内炼,连接祖师或者道教神仙,把沉沦在阴间的亡魂或者还滞留在人间的亡魂救拔出来,然后通过神仙接引,希望亡魂早登东方青华极乐世界。道教超度一般供奉的主神是太乙救苦天尊。
道教的超度,也叫炼度。炼度是什么呢?就是高功法师通过自身之水火,来炼化亡魂。以心为火,肾为水。以火烧掉亡魂的业障,以水荡涤亡魂的罪垢;又采北斗、南斗之炁,使之混合,化身为太乙救苦天尊。亡魂在救苦天尊的接引下,步步莲花,从法师的泥丸宫中,往生南宫长乐世界。
这些都是其他宗教所没有的。其他宗教的瑜伽焰口仅是给亡魂施食而已,然后进行接引,但却未必真能上去,因为亡魂阴气太重,没有经过炼化,升不上去。
二、堕胎的主要影响方面:
1、通常婴灵会先找上与他有相关联的父母亲,尤其是母亲。所以有堕胎过的母亲,最常见的就是:难再怀孕生小孩、妇女病缠身、腰酸背痛、奇怪难治好的病、子宫或卵巢病变等。
2、父亲在流年运势低时,也是会受到婴灵的伤害。最常见的就是:工作不顺、容易发生意外、口舌是非多、破财、被骗、身体健康变差等。
3、若是孩子怨念很深,还会伤害同辈的兄弟姐妹。有时在制化阴煞时,也常发现来煞害的亡灵,竟是同一母亲的婴灵,这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。

注:本站为正统江南道教正一科仪文化传承,关于道教科仪法事,切不可随意找非专业人士做法,否则容易产生负面影响,请注意辨别!

祈福消灾、超度、补财库、还阴债、解童子、婚煞、感情和合、文昌学业、化太岁等咨询道长微信:dao3668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怎么才能知道婴灵超度有没有成功

怎么才能知道婴灵超度有没有成功

怎么才能知道婴灵超度有没有成功?经常有善信与我交流的时候问我,做完超度法事之后,要怎么才能知道超度婴灵有没有成功呢?其实如果已经超度成功的话,很多人都是可以感应到的,今天我们就来说下超度成功之后,会体...

打胎真的会有婴灵吗?超度婴灵化解怨气的重要性

打胎真的会有婴灵吗?超度婴灵化解怨气的重要性

打胎真的会有婴灵吗?超度婴灵化解怨气的重要性1怀孕流产之后,定会有婴灵2怀孕堕胎之后,也定会产生婴灵3怀孕后婴儿死于宫内, -定也会产生婴灵4行房事后,吃紧急避孕,此种情况,可能会有婴灵,也可能不会有...

堕胎婴灵法事什么时候做最好 正规道教是怎么超度的

堕胎婴灵法事什么时候做最好 正规道教是怎么超度的

堕胎婴灵法事什么时候做最好 正规道教是怎么超度的?今天就来说下这些问题。很多人对传统的一些知识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,他们大多知道孩子在堕胎之后需要去超度,但是在具体的一些方面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,比如现在...

什么是道教的超度,哪些人需要超度?

什么是道教的超度,哪些人需要超度?

什么是道教的超度,哪些人需要超度?道教建黄箓斋超度时,太乙救苦天尊现紫金瑞相,百亿光中现慈容,临坛说法度亡魂。十殿阎君两边排,判官展开生死簿,摄召灵魂赴道场。但是这些亡魂是谁招来的?怎么招来的?不好好...

为什么清明超度先亲、冤亲债主、堕胎婴灵更容易改变运气化解灾难

为什么清明超度先亲、冤亲债主、堕胎婴灵更容易改变运气化解灾难

为什么清明超度先亲、冤亲债主、堕胎婴灵更容易改变运气化解灾难?先说下为什么要超度?从道教的观点来看,在生命的天道轮转里,我们每个人都是灵魂的寄主。已离世的人,肉体虽已消亡,但灵魂还在,也就是道教里讲的...

给鬼神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?超度中焚化的纸钱和元宝,是亡魂自己带走了吗?

给鬼神烧纸钱到底有没有用?超度中焚化的纸钱和元宝,是亡魂自己带走了吗?

烧纸这种现象,在地球上各民族文明和各宗教文化中,可以说是中国独有,亦是道教独有。烧纸在道教则有着更特殊的意义。道教的教义有“阴阳五行”的义理,万事万物都囊括归纳于其中,互相影响,产生复杂的运动和转化关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