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江南国学网 > 国学文化 > 正文内容

庙里遇到道士、出家人怎么称呼才正确?

2022-08-12 11:41:24国学文化7303

最近中元节,不少朋友会到庙里、道观烧香祭祀祈福,到庙里,常遇到出家人,还有庙里工作的俗家弟子。


不少香客希望对他们表示友好,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,结下善缘。


69be0c0fly4gi24mlpfo9j20xc0iswij.jpg


今天就给大家来讲一下,无论是去佛寺,还是道观,正确打招呼方式。


先说明一下,无论佛家还是道家,正式称呼和打招呼的方式,有很多种。


今天说的,是剔除了繁琐,最简单易懂,能让普通人看到即懂,跟着做不出错的。


佛家中,遇到比丘(和尚)和比丘尼(尼姑),打招呼的常用方式,是双手合十,双眼下垂,微微躬身,道一声“阿弥陀佛”,就非常如法。


对出家人称呼需要注意“和尚”和“尼姑”,是咱们对出家人的俗称。


其实严格说来,“和尚”是指具有一定资历和等级的出家者,而不是人人都可以称为“和尚”。


尼姑”是出家女众的俗称,甚至因为受通俗文学的影响,这样的称呼不够礼貌,不能用于当面称呼。


到佛寺中,见到出家人,最简单不出错的方式,就是无论男女以及辈分,都称为“师父”,就可以了。


来到道家,见到道长或者道友,拱手作揖行礼(拱手手势如图)


9345d688d43f8794c52b564edcba38fd1ad53a27.jpeg


作揖法:左手抱右手,自然抱拳,向对方微微俯首,不可过分,以免臀部突出。


道一声“福生无量天尊”,就不会失礼,也能反映出个人的修持。


怎样称呼道士?道观里见到道士时,不论性别,都称呼“道长”即可。


如果知道道士的姓氏,可以“姓+道长”,比如“许道长”、“张道长”。


道长入道之后,仍然用入道之前的姓名,以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,不忘宗祖。


但即使相熟,也不可以直接称呼道长的名字,那样不懂规矩不礼貌。


禁忌:女道士不可当面称“道姑”


在一些文学、影视作品,比如歌曲《我有一个道姑朋友》,会把女道士称为“道姑”,还有一种类似丸子头的发型,叫“道姑头”。


其实“道姑”是大众的一种俗称,在正统道教里,是没有这个称谓的。


所以,见到女道士,称呼仍然是尊称“道长”,切不可叫“道姑”


1636120662286_1.jpeg


最后还有一点大的禁忌,就是遇到无论佛家,还是道家的在家弟子,都称为“师兄”,不叫“师姐”“师妹”“师弟”。


小说中,武林中称呼,经常听到“师兄”“师姐”“师弟”“师妹”这样的称呼。


这更多只是小说里的江湖派。


现实中,“师姐”“师弟”“师妹”这样的称呼一般只用在同一个师父教的徒弟里,小范围使用,局限在门内小圈子,并不扩散到师父学生圈的外面。


无论佛家还是道家,遇到俗家弟子,比如庙里的义工,


无论男女老少,我们直接称呼对方“师兄”就可以了。


这样的称呼,是因为无论佛门道门,门皆男女平等,超越了世俗男女的差别。
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给流产的孩子做一场超度祈福法事一般要多少钱?

给流产的孩子做一场超度祈福法事一般要多少钱?

给流产的孩子做一场超度祈福法事一般要多少钱?为何有的人做超度法事花了大几千甚至上万,最后却没有什么效果呢?通常来说,正规道教超度婴灵科仪法事,费用包括师傅结缘费、道场场地费用、各类材料损耗费用、还有一...

《道教修行篇》 修行、修道、修炼的真正目的

《道教修行篇》 修行、修道、修炼的真正目的

《道教修行篇》 修行、修道、修炼的真正目的修行修炼的目的是获得健康和智慧。那么什么是健康,又获得什么智慧。健康一是身体肉体少生病不生病,二是心里没有烦恼痛苦。智慧则是在生活中如何办事成功,避开劫难,找...

身上有阴债是什么症状,什么人要还阴债?

身上有阴债是什么症状,什么人要还阴债?

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阴债,这是累生累世所欠下的业障,会像影子一样跟着我们,如果我们不及时还清阴债、消除业障,那么就会被阴债所干扰,下面就来看看身上有阴债是什么症状,应该如何化解?命中看不见的业债叫做...

童子命的判断方法和一些特征

童子命的判断方法和一些特征

童子命的判断方法和一些特征:童子命的人通常一生都霉运连连,是不祥的征兆,那么你知道童子命的人有什么样的特性、综合命运如何?今天为大家分析一下童子命的综合特性!首先,什么是童子命童子命的大意:前世是天庭...

补财库真的有用吗?补财库是怎么改变财运的?

补财库真的有用吗?补财库是怎么改变财运的?

什么是财库?补财库真的有用吗?补财库是怎么改变财运的?财库对于一个人的财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,有的人有财无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财运问题。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个财库,注定人这辈子的财富。有些人可能做生意不当、...

揭秘: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当如何理解?

揭秘: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,当如何理解?

1庄子云:“人之生,气之聚也,聚则为生,散则为死。”这种论点很容易用来支持万物均有气的观点。人类虽然是高级动物,但是从精微物质的角度去认识,仍然是禀气而生,行气而长。从宇宙全息论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万事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